集裝箱化目前已發展成為國際性的運輸系統,為該系統服務所使用的一切設備和裝置,其結構和設計在國際上是統一的。
制訂《集裝箱術語》的目的,一方面,對集裝箱的有關術語有一個共同的理解,使各術語有了正確的、完整的、統一的表達和解釋,從而使有關文件能夠得到有效的貫徹和執行,取得預期的效果。另一方面,集裝箱術語的統一是廣泛地采用電子計算機的一個必要條件。由于各個術語有了準確的和明確的定義,就能廢除許多同義詞和多義詞,在實現自動化檢索時就可以簡化設備,大大提高電子計算機的使用效率和準確程度。
一、集裝箱的基本術語
1.有關集裝箱尺寸和重量的定義
(1)集裝箱的尺寸
集裝箱的尺寸是指集裝箱的長度、寬度、高度和箱門有效尺寸。集裝箱的長、寬、高尺寸又分外部尺寸和內部尺寸兩種。
(2)集裝箱的重量
集裝箱的重量分自重、載重和額定重量三種。
額定重量減去自重等于載重,即P=R—T。
集裝箱在裝貨前,為了使集裝箱的容積和重量能充分利用,必須仔細參閱集裝箱上述各主要參數。
由于集裝箱的制造材料和制造廠不同,就是同一種類的集裝箱,其尺寸和重量參數也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材料、同一制造廠制造的集裝箱,其制造時間不同,尺寸和重量參數也有差異。因此,在選用集裝箱時,必須引起注意。
(3)集裝箱計算單位
集裝箱計算單位又稱集裝箱換算單位,有利于統一計算集裝箱的運輸量,有6.1 m(20 ft)和12.2 m(40 ft)兩種。換算成6.1 m(20 ft)用TEU表示,換算成12.2 m(40 ft)用FEU表示。
2.集裝箱能力和性能的定義
(1)集裝箱能力
這里的集裝箱能力,不包括各種類型集裝箱的所有能力,而僅僅指那些需要加以定義的能力,主要的有堆碼能力、拴固能力和箱底承載能力等幾種。
堆碼能力(Stacking capability)是指相同尺寸的集裝箱在堆碼的條件下,承受動、靜載荷的能力。集裝箱在艙內或場地上堆碼時,都可能產生不整齊堆碼狀態。按國際標準的規定,其容許偏離值縱向為38 mm,橫向為25.4 mm。
拴固能力(:Restraint capability)是指集裝箱用底角件拴固時,箱底結構能承受在運輸中可能產生的縱向加速度力的能力。
箱底承載能力(Floor loading capability)是指箱底承受載重或拆裝箱用機具的輪壓所產生的動、靜荷載的能力。
(2)集裝箱性能
集裝箱的性能主要是指剛性和風雨密性。
剛性(Rigidity)是指集裝箱在運輸中(特別是在船舶搖擺時)抵抗橫向或縱向擠拉載荷的能力。
風雨密性(Weather proofness)是指具有按規定噴水試驗所要求的嚴密性。
3.集裝箱的方位術語
這里的方位性術語主要是指區分集裝箱的前、后、左、右以及縱、橫的方向和位置的定義。
占集裝箱總數85%以上的通用集裝箱均一端設門,另一端是盲端。對此種類型的集裝箱規定如下:前端(Front)是指沒有箱門的一端,后端(Rear)是指有箱門的一端。如集裝箱兩端結構相同,則應避免使用前端和后端這兩個術語,若必須使用時,應依據標記、銘牌等特征加以區別。
確定了集裝箱的前后方向以后,即可區分集裝箱的左右了。左側(Left)是從集裝箱后端向前看,左邊的一側。右側(Right)是從集裝箱后端向前看,右邊的一側。由于集裝箱在公路上行駛時,有箱門的后端都必須裝在拖車的后方,因此有的標準把左側稱為公路側,右側稱為路緣側。路緣側(Curbside)是當集裝箱底盤車在公路上沿右側向前行駛時,靠近路緣的一側。公路側(Roadside)是當集裝箱底盤車在公路上沿右側向前行駛時,靠近馬路中央的一側,即路緣側的對側。
縱向(Longitudinal)是指集裝箱的前后方向。橫向(Transverse)是指集裝箱的左右方向,與縱向垂直。
4.其他術語
集裝箱的堆碼有時會產生不正確的堆碼狀態,它分為偏碼和偏置。偏碼是指集裝箱堆碼時,因上下層的角件未對準而產生偏移的狀態。偏置(Misgather)是指扭鎖的端部錯開,扭鎖端部(俗稱蘑菇頭)未能嵌入底角件底孔內的堆置狀態。
開口是指可用活動的或可拆卸的板封蓋的口。
二、通用集裝箱的各部件名稱
根據國際標準《集裝箱術語》(IS()830—1981)***版,并參考我國***標準《集裝箱術語》(GB 1992—85)的規定,集裝箱上各主要部件的定義如下:
1.通用集裝箱上的主要部件名稱
(1)角件:集裝箱箱體的8個角上都設有角件。角件用于支承、堆碼、裝卸和栓固集裝箱。集裝箱上部的角件稱頂角件,下部的角件稱底角件,左右對稱。
(2)角柱:連接頂角件與底角件的立柱。
(3)角結構:由頂角件、角柱和底角件組成的構件,是承受集裝箱堆碼載荷的強力構件。角件和角柱均為鑄鋼件,用焊接方法連接在一起。鑄鋼件應按***標準進行熱處理,鑄件表面應平整,并清除毛刺。
(4)上端梁:箱體端部與左、右頂角件連接的橫向構件。
(5)下端梁:箱體端部與左、右底角件連接的橫向構件。
(6)門楣:箱門上方的梁。
(7)門檻:箱門下方的梁。
(8)上側梁:側壁上部與前、后頂角件連接的縱向構件。左、右對稱,左面的稱左上側梁,右面的稱右上側梁。
(9)下側梁:側壁下部與前、后底角件連接的縱向構件。左、右對稱,左面的稱左下側梁,右面的稱右下側梁。
(10)頂板:指箱體頂部的板。頂板要求用一張整板制成,不得用鉚接或焊接成的板,以防鉚釘松動或焊縫開裂而造成漏水。
(11)頂梁:在頂板下連接上側梁,用于支承箱頂的橫向構件。
(12)箱頂:在端框架上和上側梁范圍內,由頂板和頂梁組合而成的組合件,使集裝箱封頂。箱頂應具有標準規定的強度。
(13)底板:鋪在底梁上承托載荷的板。一般由底梁和下端梁支承,是集裝箱的主要承載構件。箱內裝貨的載荷由底板承受后,通過底梁傳導給下側梁,因此底板必須有足夠的強度,通常用硬木板或膠合板制成。木板應為搭接或榫接,也可采用開槽結構。
(14)底梁:在底板下連接下側梁,用于支承底板的橫向構件。底梁從箱門起開始編號直到端板為止。底梁一般用“C”、“Z”或“I”形型鋼或其他斷面的型鋼制作。
(15)底結構和底框架:由集裝箱底部的四個角件,左、右兩根下側梁、下端梁、門檻、底板和底梁組成。
(16)叉槽:橫向貫穿箱底結構,供貨叉插入的槽。20 ft集裝箱上一般設一對叉槽,必要時也可以設兩對叉槽。40 ft型集裝箱上一般不設叉槽。
(17)鵝頸槽:設在集裝箱箱底前部,用以配合鵝頸式底盤車上的凹槽。這種設計在40 ft型集裝箱上比20 ft型集裝箱用得普遍。
(18)端框架:是指集裝箱前端的框架,由前面的兩組角結構、上端梁和下端梁組成。后端的框架實為門框架,它由后面的兩組角結構、門帽和門檻組成。
(19)端壁:在端框架平面內與端框架相連接形成封閉的板壁(不包括端框架在內)。在端壁的里面一般設有端柱,以加強端壁的強度。
(20)側壁:與上側梁、下側梁和角結構相連接,形成封閉的板壁。不包括上側梁、下側梁和角結構在內。在側壁的里面一般有側柱,以加強側壁的強度。
(21)端柱:在端壁上與上端梁、下端梁和端板相連接的垂直構件。
(22)側柱:在側壁上與上側梁、下側梁和側板相連接的垂直構件。
(23)端板:覆蓋在集裝箱端部外表面的板。
(24)側板:覆蓋在集裝箱側部外表面的板。
(25)箱門:通常為兩扇后端開啟的門。用鉸鏈安裝在角柱上,并用門鎖裝置進行關閉。
(26)端門:設在箱端的門,一般通用集裝箱前端設端壁,后端設箱門。
(27)側門:設在箱側的門,一般通用集裝箱均設端門而不設側門,只在必要時才設側門。
(28)門鉸鏈:靠短插銷(一般用不銹鋼制)使箱門與角柱連接起來,保證箱門能自由轉動的零件。門鉸鏈的結構形式應使箱門能開啟270為原則。
(29)箱門密封墊:是指箱門周邊為保證密封而設的零件。密封墊的材料一般采用氯丁橡膠。
(30)箱門搭扣件:進行裝、卸貨物作業時,保證箱門開啟狀態的零件,它設在箱門下方和相對應的側壁上。其形式各異,有采用鉤環的,也有采用鉤鏈或繩索的。
2.門鎖裝置的名稱
集裝箱的門鎖裝置由箱門鎖桿、鎖桿托架、鎖桿凸輪、鎖桿凸輪座、門鎖把手和把手鎖件等組成。
3.其他部件名稱
(1)內襯板(Lining):附裝在側壁和端壁內表面的膠合板,用來保護貨物。
(2)標記(Marking):包括集裝箱上的箱主代號、順序號、***代號和尺寸類型代號的數字、字母和符號,也包括箱主可能采用的其他標志。
(3)雨水槽(Rain gutter):是門楣的一部分,用來排放門框上積水,以防雨水滲入箱內。
(4)箱頂加強板(Roof reinforcement plate):在集裝箱頂部靠近頂角件處覆蓋的加強板,
以加強箱頂強度,避免裝卸時操作不當而使箱頂受損。
(5)橫撐鏈(Spreader chain):兩側壁之間的支撐件,用以防止箱壁被貨物撐開。
(6)門檻板(Threshold plate):裝在門檻附近的板,用以保護集裝箱底板的板邊。
(7)國際公路車輛運輸公約的接合件(TIR fasteners):經海關當局批準的接合件,其中包括實心鉚釘、螺紋接合件等,當擰緊和鎖緊螺栓(防松螺栓)之后,即焊接在一起,所以不能輕易地從外部拆除而不留下明顯的痕跡。
集裝箱的外部尺寸(External dimensions),是包括集裝箱***性附件在內的***尺寸,集裝箱外部長、寬、高的乘積為集裝箱的體積。
集裝箱的內部尺寸(Internal dimensions),是按集裝箱內接***矩形平行六面體確定的長、寬、高凈空尺寸,不考慮頂角件凸入箱內部分。集裝箱內部長、寬、高的乘積,稱為集裝箱的容積。集裝箱內部不考慮角件凸出部分的高度為凈空高度。集裝箱的實際容積(Actual volume)為集裝箱內部容積減去頂角件凸出在箱內部分的體積。
自重(Tare weight)又稱空箱質量(Tare mess),以T表示,它是包括各種集裝箱在正常工作狀態下應備有的附件和各種設備,如機械式冷藏集裝箱的機械制冷裝置及其所需的燃油;臺架式集裝箱上兩側的立柱;敞頂集裝箱上的帆布頂篷等。
載重(Payload)又稱載貨質量,以P表示,它是集裝箱***容許承載的貨物重量(貨物質量),包括集裝箱在正常工作狀態下所需的貨物緊固設備及墊貨材料等在內的重量(質量)。
額定重量(Rating)又稱額定質量,以R表示,它是指集裝箱的空箱重量(空箱質量)和箱內裝載貨物的***容許重量(***容許質量)之和,即***工作總重量(***工作總質量)(Maxgross mess),簡稱***總重。